一、制定背景
“母親河”與沿河區域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緊密相關,是對所在流域生態系統演變、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構建、文化傳承和民族象征等起到重大作用的河流。為進一步補齊我市縣域“母親河”防洪薄弱短板、恢復和改善水生態環境、推動治理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根據《煙臺市現代水網建設規劃》(煙政字〔2022〕81號),市水利局制定了本行動方案。
二、決策依據
1.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;
2.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現代水網建設規劃的通知(魯政字〔2022〕22號);
3.關于印發煙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(煙政發〔2021〕6號);
4.《煙臺市現代水網建設規劃》(煙政字〔2022〕81號);
5.《煙臺市現代水網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》(煙政辦字〔2023〕19號)。
三、出臺目的
有關區市選擇轄區內最長河流,或對本區市防洪、生態等影響最大的一條河流作為縣域“母親河”。到2025年,通過三年攻堅行動,將“母親河”打造成為“安瀾之河、生態之河、幸福之河、文化之河、產業之河、智慧之河”等六河相融的復合型河道,推動防洪標準達標提升,促進區域環境優化美化,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,最大限度發揮河流水系綜合效益。
四、主要措施
1.打造安瀾之河:加快堤防加固、清淤疏浚、控制性工程等建設,全流域堤防達標率整體提高至100%,構建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適度超前的全流域防洪減災工程體系。
2.打造生態之河:以“母親河”全流域水質穩定達標為重點,通過水系連通、河道攔蓄、生態補水、雨污分流、面源污染防治及生態修復等措施,滿足生態流量(水量、水位)基本要求,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。
3.打造幸福之河:在滿足流域防洪要求前提下,加強濱水濱岸親水設施建設,提高濱水活動區域的貫通性、延展性、豐富度,重塑自然景觀、人文景觀,讓“母親河”成為群眾親水休閑、觀景游玩、健身娛樂的好去處。
4.打造文化之河:充分挖掘“母親河”沿線自然人文資源,加強水工程遺產遺跡保護,通過水文化主題公園、歷史文化展覽館等公共設施建設,打造“記得住鄉愁、留得住歷史”的文化觀光帶。
5.打造產業之河:依托全流域綜合治理、水美鄉村等項目建設,積極盤活水利資產,推動實現“水利資產資源化、水利資源產品化”,因地制宜發展康養、培訓、露營、現代農業等產業。
6.打造智慧之河:充分運用物聯網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建立水旱災害防御、水資源管理、河湖管控、水文化發展的“4+N”智慧管理平臺,實現“母親河”全流域河道、水庫、堤防、閘壩四預功能(預報、預警、預演、預案),構建部門協同、智慧監管、公眾參與三位一體的數字孿生流域。
五、政策咨詢部門及聯系方式
聯系人:煙臺市水利局規劃建設與水土保持科
聯系電話:0535-6252578